2023年6月16日至24日,在老师的鼓励和实验室的支持下,我前往美国奥兰多参加了IWQoS会议。经过这次出国参会,我不仅收获了丰富的见闻,认识了一些相关领域其他优秀的老师和同学,而且积累了一些经验。这篇文章以日记的形式呈现,记录了我参会的前期准备和会议过程中的一些轶事,也记录了我的感悟和心路历程。希望能和大家分享我的收获,也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2023/05/16 沈阳 领馆面签
我的一篇论文被今年的IWQoS会议接收,会议将在美国举办,因此我在收到会议邀请信之后立刻开始准备办理美国签证的材料。之前实验室的两位师兄参加PerCom办理美签时双双被拒,这让我感到非常紧张。如果我的签证因为材料准备不充分而被拒签或被check,我不仅会失去出国参加会议的宝贵机会,而且根据会议的要求,我还需要找一个代理参会,介绍我的论文,并和会议主办方沟通,这将徒增很多工作量。因此,我在出发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为了尽早预约,节省时间,我不惜跑到离合肥最远的沈阳领馆;我向师兄请教办理签证的失败经验,还在知乎和小红书上看了很多攻略和面试时的问答贴;我准备了十分详细的证明材料,总共打印了40多份文件……最后,我带着装满两个文件袋的材料,所有的证件和一颗不安的心,踏上了办理美签的路。
5月15日,我提前一天到达沈阳,前往领馆熟悉流程。第二天是面签日,我进入领馆,通过安检,采集指纹,所有流程都是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进行的。面试窗口前排起长长的队伍,我一边排队,一边观察其他人面签的结果,似乎大多不顺利。终于,轮到我了。我和面试官相互问好,全程用中文沟通。面试官问了我去美国的目的,是否是被邀请,是否去过美国,是否去过其它国家等基本问题。然后,他向我要了邀请信,汇报内容,个人简历和导师简历。最后,我得到了一个蓝色的回执单,这表示我的申请需要进行行政审查,预计需要4周以上的时间,但我不需要补充材料。“坏了,”我心想,“4周已经来不及了,回去老老实实找代理吧。”就这样,拿到了check的结果之后,我的面签之旅就这么结束了。
Tips:以下是我办签证准备的材料,虽然我只用到其中很少的一些,但还是建议大家做最充足的准备,以免签证官索要材料时无法提供。
行政文件
·国合部批件
·公派出国交流责任书
·研究生院开局的派遣证明
个人信息
·个人简历(中英文) ·所有已发表的论文全文
·本次会议收录的论文全文(作为汇报内容提交)
·户口本人页、户主页
·导师CV
·保险单
·研究生成绩单(科大、城大两份)
·新冠疫苗接种凭证
·研究生培养计划(科大、城大两份)
·银行流水
·研究生在读证明(科大、城大两份)
会议信息
·会议邀请信
·会议注册确认信,付款订单
·会议call for paper
·论文接收邮件
·会议program
·赴美行程
·会议介绍
签证预约文件
·签证申请递交确认页面 ·签证预约信
·签证申请表格
身份证件
·护照扫描件 ·证件照
·身份证扫描件
2023/06/09 合肥 转机出现
回到合肥之后,我和实验室同学分享了我的面签结果。虽然大家都告诉我“check就是还有希望,要有信心”,“我的xx实验室的舍友美签也check,但也过了,马上要去开INFOCOM了”……但本质上,对于签证这个事,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做的了。于是,我不抱期望地每一到两天刷新一次结果,毫不例外的“Refused”。我在知乎上找到了IWQoS的投稿群,和群里一片签证没过的人一起焦虑。我也开始考虑找代理。我先联系了科大其它实验室即将去参加FCRC的同学,同学口头答应了帮我代讲,然后,我还联系了一个群友,当作plan B。总之,我已经做好了不去开会的心理准备。
转机出现在6月9日下午。那天,李久伟问我:“你的签证怎么样了?”我苦笑着:“今天还没查呢,要不要一起见证一下结果?”此时,胥钊源路过我的工位,见此情形也来凑热闹。于是,我熟练地打开查询网页,熟练地输入证件号和验证码,不同于往日的“Refused”,一个蓝色的“Issued”赫然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啊,我过了!”两个同学也为我高兴,简直要起立开始鼓掌。
于是,猝不及防地,我开始为去美国参会做准备:订机票,查酒店,练习presentation,申请计算机数学期末线上考试,向在国外的同学咨询注意事项,在手机上下载了十几个翻译和旅游软件……6月15日下午,也就是我出发的前一天,我终于从中信银行取回了从沈阳领馆寄回的护照,所有准备工作才算结束。
Tips:办理美签如被check,check时长并没有统一的规律。但网上流传的说法是面签结束后第三周和第六周会分别刷新一次。如果面签后没有要求补充文件,那么有可能在第三周后issue。但如果被要求补充文件,那么至少在第六周以后才会出结果。为了避免耽误参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建议大家在论文被接收后尽早注册并索要邀请信,按照学校的规定办理行政手续,然后预约办理签证,并且提前准备好充分的材料。
2023/06/16 上海-伦敦-奥兰多 启程出发
我此次的航班是从上海出发飞往奥兰多,中途在伦敦经停六个小时。6月16日晚,我乘着末班地铁前往上海浦东机场。经过值机、安检和漫长的等待之后,我终于登机。第一程航班是中国航空,准时且顺利。我偶尔拿出平板复习期末考试,大多数时间在打盹,但睡得很不舒服。到达伦敦之后,我在机场休息,然后飞往奥兰多。第二程航班是英国航空,和第一程相比,几乎没有中国乘客,乘务员也全程用英文沟通。这是我第一次去一个全英式环境,闹了很多笑话。如乘务员问:“Do you want some coffee?”我回答:“Yes”,以上对话重复了三次,坐我旁边的大叔都开始忍不住笑,我才知道乘务员问的其实是“Tea or coffee”。在飞机上我第一次吃美国食物,美国大叔问我是否喜欢,我沉默了数秒,勉强笑着说“It’s good”,然后被大叔一眼识破,他说:“我理解你,我觉得中国菜是最好吃的,在美国能吃到很多国家的食物,他们的还原程度都很高,唯独中国菜做得很糟糕。”匮乏的英语难以表达我复杂的心情,于是,我只好说“Yes”。落地之后,我问机场的工作人员哪里能买电话卡,支支吾吾说了半天,对方用中文回答我:“你要不说中文吧。”虽然刚刚离开祖国一天,但那一刻,我简直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动。
总之,在25小时的漫长旅程后,我终于到了炎热又湿润的奥兰多。到酒店办理完入住,在计算机数学的线上期末考试结束后,我终于得以休息。
Tips:建议大家出国前做好充分准备,如果行程和期末考试有冲突,应尽早调整行程或与任课老师协商调整时间。此外,学习一些实用英语,尽量避免产生误解或发生尴尬事件。
2023/06/19-21 奥兰多 开会
我花了一天的时间来调整时差,醒来后在酒店周边闲逛,找到了附近的便利店、餐厅和值得游玩的地方。6月19日上午,我乘坐接驳车前往会场。首先,我办理登记,领取了名牌和纪念衫,然后吃了会场提供的早餐,结束后去会议厅开会。
在第一天的opening statement中,会议主席分别介绍了今年会议投稿和审稿的基本情况,然后,他们大致介绍了会议流程,由keynote speech,technical session,plenary session,coffee break等部分组成。然后是不同session的报告。第一个technical session告一段落,coffee break开始时,在场的各位老师开始握手社交,互相对对方的工作表示兴趣,只留下一群看起来像学生的年轻人欲言又止,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不知是谁主动发起了话题:“你们也是学生吧?”大家纷纷答道“是是是”,然后开始抱团聊天。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自己的方向和研究生规划。我得知在座的学生们有研一就发论文的,有英语非常流利的,有投稿SIGCOMM差一点被接收的,也有帮师兄/老师/合作单位代讲的。其中,两个复旦的同学逢人便开始自拍,原来是因为他们的导师布置了任务:“开会的目的是和别人交流,那就和你交流过的同学自拍一张吧。”
6月20日中午,吃完饭后,我在大堂休息,突然收到消息“科大校友要见你”,我还奇怪是谁,对方说“刘一”,于是,我一路小跑前往餐厅和他汇合。刘一在本科期间曾在实验室学习。我和他之前并没有见过面,但在餐厅里一眼就认出了对方,我激动地和他握手。刘一的一篇论文被SIGMETRICS接收,和IWQoS同属FCRC的分会场,因此,我们得以相见。刘一说,在离开科大的日子里,他非常想念科大,也密切关心着实验室的动态。他偶尔会登录老师的主页,看看实验室的最新成果。刘一还向我问起他本科期间在实验室学习时相处的几位师兄师姐的近况,我告诉他,丰芸芸的论文最近被TMC接收,他很为师姐和实验室感到高兴。可惜的是,下午我要去会场准备自己的汇报,只好和他遗憾别过。
第二天下午,终于轮到我作报告了。因为英语不好,我闹了很多笑话,这次也不例外。汇报结束后,有人就仿真实验的方法进行提问,他认为仿真和现实世界的信道条件差异很大,我没有明白他的意思,转而回答:“仿真的信号处理过程和协议是一致的,所以可以模拟真实接收机的解码情况。”好在他很有耐心地重新解释了他的问题,并且说我的报告还不错,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汇报完成后,开会就变得轻松了很多。在会场,我还听取了很多其它优秀实验室和团队的工作。虽然其中大部分听得云里雾里,但我能明显感受到“讲好问题”的重要性。我认为关于系统方向的很多工作,如果没有相关背景,人们很难体会到其解法的精妙之处。然而,很多问题都是从实际出发,如果能讲好问题,至少能吸引大家的兴趣,并引发大家的交流和讨论。
Tips:学术会议是交流科研问题的最佳场合。根据我的观察,除了做好presentation,有以下几种容易吸引他人和自己讨论的因素:有相同的经历或背景,有合作关系,善于倾听和提问,研究方向相近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好准备,尽量多和其他优秀的学者和老师交流,这样才会有丰富的收获。
2023/06/22 奥兰多-伦敦-上海 回家
三天时间如白驹过隙,这次IWQoS参会经历就到此结束了。22日,我乘坐飞机返程。非常感谢实验室能给我这次机会参加会议,这不仅是我第一次参加线下学术会议交流讨论,也是我第一次出国。在此次出行参会中,我不仅听取了其他作者对自己原创科研工作的介绍,还旁听了相关领域其他高水平教授的前瞻性报告。此外,我在会上还偶遇了实验室毕业的本科生刘一,一起交流了读博期间的生活情况和科研经验,收获丰富。我以后会更加努力地推进自己的工作,争取获得更多交流机会。